標簽: 公積金
南都:信息公開是公積金制度調適的基礎
2016-11-25 08:00:12
無憂保


【導讀】:媒體報道,今年4月以來,中國內(nèi)地31個省區(qū)市中, 30個已向社會公開其公積金信息的年度報告。在信息公開之后,如何對公積金制度進行矯正,使其恢復制度本義當是順理成章之舉。
媒體報道,今年4月以來,中國內(nèi)地31個省區(qū)市中,30個已向社會公開其公積金信息的年度報告。目前還未公開的廣東省也已完成年度報告的準備,正進行部門間會簽,最早本周就可能披露。
30省份曬公積金家底,這一舉措的意義可以通過兩個事實反映出來:一是此系中國省級層面首次集體通過年報方式,將所掌握有關公積金的運行情況、財務數(shù)據(jù)、資產(chǎn)風險狀況等信息向社會公開;二是全國層面公積金信息六年未通報。這兩個事實意味著公積金信息幾乎一直處于暗箱之中。
未公開的原因,據(jù)說一是由于各省牽涉多頭管理無人牽頭,二是顧慮公積金信息的敏感。這兩個理由都略顯牽強,多頭管理本來是中國的特色,但很多事務并未因多頭管理而無人牽頭;顧慮公積金信息敏感的理由則更讓人困惑,因為公積金的制度初衷十分單純,就是在房地產(chǎn)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通過單位和個人的強制繳存為職工購房提供幫助。按照法律,絕大多數(shù)職工都會有一個住房公積金的戶頭,都會得到這份福利,敏感點何在?
如果公積金的繳存都是按照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的正常比例,當然不會冒出所謂“顧慮公積金信息敏感”的理由,否則,相關信息就真的很難避免“敏感”了。2011年,蘭州石化2011年為蘭州石化黨委辦公室的52人繳存的公積金,超過9萬元的有10人,其中,企業(yè)為其繳存額最高的達到12萬元,平均每個月一萬多元;2013年,吉林煙草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五名高管共超額繳納公積金233.83萬元,該公司高管住房公積金月入賬額最高可達1.8萬元;2014年,來自內(nèi)蒙古貧困縣杭錦旗的一則消息讓不少人驚異,該縣職工公積金繳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但當?shù)毓╇姽韭毠ぷ罡呃U存達到15530元。這些信息都不是來自管理部門的披露,而是緣于媒體的報道,如果在媒體報道之前就有權威的信息發(fā)布,因為不同單位不同員工的公積金繳存比例差距過大,的確可能會引發(fā)一點輿情的騷動。
一方面,對一些機關、國企員工來說,其購房并不需要提取公積金,在他們這里,公積金實為隱形福利,另一方面,另外一些在購房過程需要公積金的人們卻又拿不出多少公積金。這種馬太效應并不因為缺乏權威信息的發(fā)布人們就一無所知,相反,正因為信息的不透明,各種各樣的猜測更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對社會公平是一個損害,對公積金制度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暗箱格局還給心懷叵測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公積金連爆違法挪用大案就是一個證明。信息不透明,嚴格的監(jiān)管自然無從談起。
現(xiàn)在,30省份齊曬公積金家底開了個好頭。盡管在公開的信息中,發(fā)放的個人住房貸款目前只有籠統(tǒng)的數(shù)字,到底多少貸給了買首套房的剛性需求人士,多少貸給了購買二套房的人士并不清楚,由繳存本金產(chǎn)生的巨大增值收益也過于模糊,都說明公積金數(shù)據(jù)的透明度還有待提高,但畢竟是一個正確的起步。
毋庸諱言,公積金制度實施以來,一些問題頗遭物議。公開信息的一大利好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可以盡早調適,比如年報顯示公積金資金運用率偏低,最低的山西僅僅24.66%,這意味著山西超過七成五的公積金沉睡于賬上。公積金資金的運用率為什么不高,是為職工提取設置了過高的門檻,還是提取手續(xù)過于繁瑣?年報數(shù)字的公開應該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的線索。
曾有專家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本質上是一個股東沒有知情權,股東還要強制出資,而且未必能夠使用的、不受監(jiān)管的怪胎”,語雖尖刻,但卻道出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定位上的缺陷。在信息公開之后,如何對公積金制度進行矯正,使其恢復制度本義當是順理成章之舉。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