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任保監(jiān)會主席項俊波履新不久,就確立了“抓服務、嚴監(jiān)管、防風險、促發(fā)展”的十二字發(fā)展方針,并將治理壽險銷售誤導、整治車險理賠難等行業(yè)頑疾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一個個通知、一道道禁令陸續(xù)發(fā)布,多家保險公司受到點名和約談……疾風暴雨之下,亂象叢生的保險業(yè)開始有所好轉。
然而,面對保險業(yè)的“寒冬”和公司業(yè)績下滑的壓力,一些保險公司將保監(jiān)會“五個不得”禁令拋到腦后,偷偷開始了新一輪的忽悠,銷售誤導重新抬頭。
“存款變保險”在各大銀行曾一度泛濫。在中國保監(jiān)會、銀監(jiān)會叫停保險人員駐點銷售后,銀保誤導逐漸減少。然而,在2012年保險市場出現(xiàn)拐點、業(yè)績下行的情況下,一些保險公司沒有銷售求變,而是再次開始了忽悠。雖然這一次他們瞄準的仍是銀行客戶,但卻是通過電話銷售來進行。
一位消費者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經歷。某天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要給金卡會員回饋一份保險,并表示該保險不用另外付錢,只需每個月把零錢存起來即可。當該用戶表示要先看到保險合同文本才能確定時,對方卻表示要先確認一遍流程,然后就會將合同寄出。
保險維權律師李濱表示,不用另外付錢其實是偷換概念,將原本的年繳保費轉化為每個月存入一定額度的零錢,所謂的攢錢送保險實際就是花錢買保險。
李濱律師說,確認流程實際就是確認投保流程,消費者一旦在接下來的詢問過程中做出同意或認可之類的表態(tài),均會被認為是接受該保險合同,銀行便可以從卡中扣錢。
北京保監(jiān)局相關人員稱,雖然保險公司電銷中心可以隨機按號段撥打個人電話進行銷售,但如果推銷過程中存在混淆保險與存款區(qū)別、將收益與存款進行比較的話,屬違規(guī)誤導行為。
在北京保監(jiān)局網站,電話銷售渠道中普遍存在的“存款送保障”、“儲蓄加免費保障”、“僅6家銀行持卡人才能享有的活動”等被描述為“惡意欺騙投保人的行為”。北京保監(jiān)局稱,上述銷售誤導行為已基本得到遏制。
提醒:問清情況再表態(tài)無憂保網的專家在接受小編采訪時指出,電銷保險一般是儲蓄替代產品,保障比較單一。而且,未詳細看過保險合同,不了解基本的保障內容、免除責任、理賠事項就往電話營銷員提供的賬戶打錢,一旦后悔,退保損失很大。所以,建議大家勿輕易表態(tài),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提出。如果沒有時間接聽應明確拒絕對方,切勿使用“嗯”等模糊的詞語表態(tài)。
【無憂保提示】專家指出,購買一份適合自己的壽險要考慮個人的工作性質、收入水平、年齡、家庭等因素。如果自己有購買保險的實際需求,最好還是當面找壽險顧問咨詢或找第三方網站購買。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