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房子買保險了嗎?
【摘要】??谑袛M停止執(zhí)行樓市限購令。但是新聞一經報道,便引起眾多媒體的轉載和社會廣泛關注。雖然??诠俜诫S后否認消息的真實性,但在國務院督察組收兵之際,出現(xiàn)這種疑似事件,也頗費思量。現(xiàn)在就文章的報道進行兩種反思。
反思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是否存在放松限購的動機?以??跒槔?,2011年一季度房地產相關收入快速下滑,其中房地產稅收大降三成以上。稅收下滑的原因是市場交易清淡,而市場低迷的原因又是樓市調控,調控政策中當屬限購令最嚴厲。這一系列的現(xiàn)象與原因倒過來思考,不難排除地方政府有著放松限購的驅動力。
房地產業(yè)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相關稅收,一般占到地方稅收總量的20%-40%。從全國來看,2010年全國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房產稅、契稅等五項稅收總額,占全國總稅收的8.9%,若加上房地產營業(yè)稅和房屋轉讓所得稅,預計占比將是百分之十幾。二是土地出讓金,一般占地方總收入的30%-50%。 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為2.9萬億元,占地方本級收入的71%,占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包括中央返還部分和轉移支付)的40%。
很多人都會質疑“土地財政”。其實地方錢多錢少,并不關對與錯,問題的關鍵是錢是否花到了應該花的地方。1994年中央和地方實行分稅制后,形成了地方事多稅少的不良格局,在地方政府發(fā)展經濟、建設城市、改善民生乃至追求政績等過程中,慢慢形成了對房地產業(yè)的高度依賴。
不可否認,確實存在部分地方長官為了政績、面子工程而亂花錢,但我們要看主流,地方財政的絕大部分,還是花在了合適的地方。隨著樓市持續(xù)調整,很多地方將像??谝粯樱惺艿椒康禺a收入劇減帶來的壓力。僅舉一例:2011年中央要求各地共新開工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房,經過測算,其中5000億元需要政府拿錢,而中央政府只拿出1293億元,其余需要地方出錢。就當前這種形勢,地方財政將越來越捉襟見肘。這就形成一種悖論:2011年地方政府完不成房價控制目標,將被問責;完不成保障目標,同樣要被問責。除非中央和地方一起在籌錢上面想出好辦法,否則此事難兩全。
反思之二:限購“這碗水”如何端得平?限購,是一種標準的行政干預手段,是中央在對調控效果屢屢失望之后,不得已使出的狠招。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恐怕很少有心甘情愿接招的。2010年4月的“國十條”,首次提出希望高房價城市限購,結果只有北京于5月出臺;9月的“國五條”再次強調,陸續(xù)有二十余城市加入限購陣營;2011年1月的“國八條”嚴厲程度再加碼,結果呢,很多城市都沒能在規(guī)定的“2月中旬之前”出臺限購令,有些城市甚至至今仍沒有聲音。
而在已出臺的約40個城市中,尺度不一。東部城市較嚴格,限購范圍較大:全部商品住宅、全市(或市區(qū)),且沒有明確退出時間;中西部省會較寬松,限購范圍較小:部分只限主城區(qū),甚至某環(huán)線內(比如貴陽只限一環(huán)內),非全部商品住宅(比如長沙只限戶型90平米以下新房),部分城市明確退出時間為2011年12月31日。
由于本輪房地產調控重點是部分房價過高城市,主要指代東部一二線城市,限購措施因地制宜也不能算錯。但各地之間存在如此大的松緊差異,那些從嚴執(zhí)行的城市或許難免有些想法,而當樓市低迷顯著影響到財政收入之后,這種想法勢必轉化成暗地里放松限購政策。想要放松政策,方法有很多,筆者不必列舉了。眼下,??谑挟斎徊桓颐髂繌埬懙厝∠拶?,但其放松限購的心態(tài)多少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其實,別的一些地方又何嘗不是這般?
行政性干預市場的措施,結果大多如此。而放在萬般復雜的房地產業(yè),更容易變成一團亂麻。隨著市場的持續(xù)調整,尤其是土地流標再現(xiàn)江湖,則下半年關于限購的諸多矛盾,估計將會更加凸顯出來。如何調整、優(yōu)化,中央和地方政府恐怕都得細細思量了。
無憂保提示:為了您我們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標簽: 限購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