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保險機構投資渠道的日益多樣化,近期,我國保險機構又開始紛紛把投資的目光由國內轉向了國外,打算進軍海外房地產行業(yè)。
“海外地產項目投資上,平安搶先一步,而國壽也在籌備這方面的投資,明年會有實質動作”,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目前中國人壽正在甄選海外投資委托機構,確定投資組合,其中房地產投資就是重要一部分。
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目前各類投資基本對險資放開,地產項目方面除了不能直接進行一級土地開發(fā)和房地產項目,險資在國內地產項目的布局已經遍布一二線主要城市。
而國外房地產相比較國內項目有著很大的投資優(yōu)勢,與國內一線城市房價存在著巨大泡沫相比,歐美地區(qū)大城市的房地產在經歷了數年陰跌之后,已極具吸引力。
今年6月,中國平安從德國賣家手中購得倫敦金融城的標志性建筑勞合社大樓,成交價2.6億英鎊,約合23.7億元人民幣,據推算,這筆投資大約經過16年即可完全收回成本,低于國內靠收租金要等待30年的回收預期。
自保險投資新政放寬海外投資渠道后,中國平安投資海外不動產的案例也激發(fā)了保險資金出海的熱情。有媒體報道除了有超過20家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大型保險公司正在考慮進軍歐洲房地產,部分公司已在尋找房地產資源。
相比較險資的謹慎,地產界大佬已經搶先布局。10月份,復興國際宣布以7.25億美元從摩根大通手中買入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區(qū)地標建筑物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此前4月份,SOHO中國CEO張欣以家族名義投資7億美元購入紐約通用汽車大廈40%股權;萬達集團也于6月份宣布投資近7億英鎊在倫敦建設超五星級酒店。
世邦魏理仕發(fā)布最新環(huán)球研究數據指出,在2012年獲準進行海外及房地產直接投資之前,中國保險機構通過購置自用兼出租、自建自用、項目參股、合組公司及直接購置等形式在國內房地產直接投資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另一方面,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具有資金量大、成本低、償付周期長的特點,與成熟市場的商業(yè)物業(yè)所具有的增值潛力大且能夠獲取持續(xù)穩(wěn)定現金收益的特點不謀而合。
去年,中國本地保險機構資產總值為1.2萬億美元,以保險機構用于“非自用”房地產上投資不多于總資產的15%估算,險企目前有超過1800億美元可投資于房地產。
無憂保提示:我國保險機構打算進軍海外房地產行業(yè),體現了保險行業(yè)對于國外房地產行業(yè)的重視程度。對此,相關專業(yè)人士提醒大家,保險機構進軍海外市場固然值得提倡,但是也需要明確海外投資所帶有的風險性。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