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我國的四大上市險企保費增長緩慢,4家上市保險公司業(yè)績均不佳,從今年元月份的市場看,保險公司已經根據市場發(fā)展情況進行了調整:尤其是素以分紅養(yǎng)老型產品見長的銀行系保險,終于回歸到重疾保障產品的銷售上這對一直想糾正以收益引誘客戶買保險、讓保險回歸本源的行業(yè)發(fā)展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怪相 付了錢不知道買了啥
在外企工作的張女士,2年前開始投保了某健康保險產品,而除了知道要交費20年,年交保費3000多元外,產品有什么保障功能、從什么時候開始“領錢”等重要信息卻一知半解。
一家險企調查顯示,像張女士一樣的消費者其實并不少。雖然保單盤點早已不是新鮮詞,但許多消費者對于自己購買的保險產品并沒有充分的認識,更談不上適時進行保單盤點。
但放眼國人的健康狀況,其實保險還遠遠沒有達到其功效:2012年發(fā)生了不少震驚國人的猝死事件。年僅24歲的淘寶店主因連續(xù)通宵熬夜,在睡夢中去世;國信證券投行部一位保薦代表人因心臟病突發(fā)猝死,年僅33歲……
而提到重大疾病,一般消費者首先會考慮到高額的治療費用。工銀安盛人壽理賠部負責人介紹,癌癥疾病保守的治療費用少則幾萬,多則超過10萬,而如果希望采取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往往要超過30萬元以上。除醫(yī)療開支外,重疾或身故給家庭帶來的其他影響也常常被忽視。比如,長病假或辭職養(yǎng)病導致的收入損失、康復所需要的營養(yǎng)和護理費用,以及保障家庭正常生活運轉的固定開銷,甚至房貸、車貸等固定的支出,都會成為巨大負擔,使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下降。因此,對于大多肩負家庭重任的白領們來說,建議可以配一款重疾保險。
轉向 銀行系保險開賣重疾
也正是看到了2012年整體保險市場的蕭條,壽險公司開始調整策略。尤其以工銀安盛、建信、交銀康聯(lián)等有銀行渠道“撐腰”的銀行系保險來說,原本一直以利潤率貢獻最高的養(yǎng)老型產品為主推,現在也開始轉向
根據衛(wèi)生部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05年我國衛(wèi)生總費用為8659億元,2010年為19600億元,5年間年均增長13.6%,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在醫(yī)療成本持續(xù)攀升的同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在逐年提升,衛(wèi)生部部長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現在人均期望壽命提到了73到74歲,其實在東部沿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超過80歲了,已經是國際上發(fā)達國家的水平。 ”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伴隨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重大疾病發(fā)生率也在不斷上升,加之重疾治療成本持續(xù)攀升,使現代都市人倍感壓力。 ”工銀安盛人壽理賠部負責人介紹,現在保額在10萬以下的重疾險基本上都“不夠用了”。
在這種背景下,新銀行系保險的產品開始主打 “保障”,以工銀安盛人壽“御立方”重疾保障計劃為例,該計劃不僅可保障多達40種重大疾病,而且有最高可達三次的重大疾病賠付。我們了解到,該計劃將40種重大疾病分為四組,在被保險人首次罹患重疾后,對被保險人的保障不會結束,仍可繼續(xù)享有所患重疾組別之外的其他三個組別的重疾保障,而不必擔心像傳統(tǒng)的重大疾病保險一樣因病不能再投保、或被拒保、額外加費等情形,相當于一次購買,三重保障;同樣新上市的“中宏長保健康多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白金套餐”客戶也可享有最多三次、最高330%基本保額的重大疾病保障。
無憂保提示:銀行系保險轉戰(zhàn)“重疾”市場。筆者認為,此舉將給其他保險公司帶來很大壓力,將加劇我國重疾險市場的競爭。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選擇重疾險一定要選擇有保費豁免功能的產品,可以起到雙重保障的作用。
標簽: 保險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