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九月份保監(jiān)會出臺一系列新政,擴大了險資投資范圍和種類,保險業(yè)將正式進軍基金行業(yè)。當券商、基金、保險在傳統(tǒng)銷售渠道各自遭遇瓶頸后,一場交叉代理的緊急突圍便醞釀而生。隨著“金改”浪潮的來襲,從之前券商代理保險產品,到眼下保險機構代銷基金,金融機構之間的交叉銷售雛形勢初顯。
保險公司賣基金困難重重
按照征求意見稿中的準入門檻,不少保險機構應當符合代售基金的硬指標。但從目前各保險機構的反饋來看,“?;?rdquo;合作模式,只是“看上去很美”,短期恐難成行。
首先,目前保險行業(yè)自身深處“寒冬”,保險公司無心也無暇顧及代售基金。一家壽險公司管理層直白地說,“我們不會考慮代售基金。”他說,拒絕的邏輯很簡單,保險產品都很難銷售出去,何來代售第三方產品的積極性。
其次,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等投資型保險產品,本身與基金產品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類同質化。一個是銷售保險產品的利潤,一個是代銷基金的傭金,在產品性質沖突的情況下,相信多數保險公司會選擇專攻主業(yè)。
再者,保險代理人是否具備代售基金產品的能力,也需仔細斟酌。從目前保險代理人的綜合素質來看,顯然大部分代理人尚不具備銷售非保險產品的能力。一位保險業(yè)人士感慨地說,“保險業(yè)自身都存在誤導現(xiàn)象,更何況是銷售不熟悉的其他金融產品。”目前,多數保險公司在力挽投保人的信任,努力消除保險代理人在公眾心中的負面形象,在此背景下,預計保險公司在選擇代銷基金時一定會慎之又慎。
無憂保提示:現(xiàn)在保險公司的產品都難銷售出去,如果再買基金的話,這對險企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在筆者看來,站在公眾的角度來看,消費者能否接受“?;?rdquo;合作模式,也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一般來說,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消費者普遍較認同銀行。如果保險代理人向消費者推銷基金產品,消費者未必會接受。
標簽: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lián)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