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小編王哲
在武漢市武昌區(qū)陽光福利院,護理員馮秀蘭被稱為“褥瘡克星”,16年間她照顧上百位老人無一人身上長褥瘡。去年,她獲得湖北省專業(yè)護理技能大賽三等獎,并榮獲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
照顧上百老人無一長褥瘡
褥瘡是由于長期受壓,導致局部組織潰爛壞死的疾病,長期臥床的病人易患此病,所以“褥瘡率”也成為衡量養(yǎng)老服務的一項重要指標。
陽光福利院入住的400多位老人中,有80%長期臥床。馮秀蘭每天需要照顧8位老人,為防止老人長褥瘡,她每2小時為臥床老人翻一次身,每天為老人擦洗2-3次,定時喂食、水,定時洗澡,隨臟隨洗,換尿布,整理床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重復,她不但沒有厭煩,反而沉淀自己,不斷總結(jié)護理臥床老人的經(jīng)驗,提升護理質(zhì)量。她說,“護理好老人,必須充滿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否則很難堅持?!?/p>
從事護理員工作16年,馮秀蘭照顧的臥床老人超過百人,“褥瘡率”一直保持為零。張崇榆老人入托陽光福利院前,褥瘡創(chuàng)面達14cm×10cm,創(chuàng)口邊緣紅腫,滲液明顯,馮秀蘭連續(xù)幫他換藥、護理4個月,科學保障老人一日三餐營養(yǎng)的攝入,老人褥瘡創(chuàng)面減小到只有一元錢硬幣大小,可以自主翻身,生活質(zhì)量也有了很大改善。家屬看了喜出望外:“馮師傅讓老人的生命質(zhì)量大大提升?!?/p>
“哄”著護理百歲老人
“百歲老人”曾桂英是馮秀蘭在陽光福利院照顧的第一批老人。曾婆婆情緒反復無常,稍有不順心就會動怒,脾氣出了名的不好。
進陽光福利院前,曾婆婆先后換了四五家福利院。馮秀蘭向老人的女兒表態(tài),“在家里,老人是你們的母親;進了福利院,老人就是我的母親,你們放心吧?!?/p>
照顧曾婆婆5年,馮秀蘭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老小老小,老年人就像小孩子,都需要照顧和關愛。老年人的脾氣也像小孩,任性、固執(zhí),也需要‘哄’?!?/p>
曾桂英快100歲時,喜歡到處活動,馮秀蘭就用“哄小孩”的方式,勸說讓她盡量減少活動,讓她知道跌倒的危害和家人的擔心?!罢f話聲音大小,音量高低,語速快慢也要特別注意?!闭f起護理曾桂英的有趣經(jīng)歷,馮秀蘭輕輕一笑,眉眼中閃爍著一絲自豪,“哪怕是休息日,曾婆婆也要我陪著她?!?/p>
2015年3月30日,曾婆婆身體出現(xiàn)狀況,馮秀蘭趕緊報醫(yī),并通知老人的女兒。老人拉著馮秀蘭的手說:“我其實有三個女兒,在家里有兩個,福利院有一個,今后你們?nèi)⒚靡湍老嗵??!贝稳障挛?,曾桂英因多器官衰竭,安詳辭世。
盼職業(yè)得到認同和尊重
16年來,馮秀蘭先后獲得了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首屆十佳優(yōu)秀護理員等榮譽稱號。通過自學,她還拿到了民政部門授予的養(yǎng)老護理員中級職稱,先后陪伴上十位高齡、失能和接受臨終關懷的老人有尊嚴的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最讓馮秀蘭引以為豪的是,老人們對她的需要,或是老人出院時流露的不舍,她說:“護理員是一個很好的職業(yè),替人行孝是在積德;老人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后人的表率?!?/p>
然而,社會對護理員的偏見讓馮秀蘭很苦惱。她說,養(yǎng)老護理員職業(yè)處境尷尬,其社會認同度低、勞動強度大、收入待遇不高,但在馮秀蘭看來,護理工作同樣有技術含量,是一份以心換心的工作。她最大的希望,是能得到社會更多人的認同和尊重。(載于2017年3月9日湖北日報第11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