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住進養(yǎng)老院后,子女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卻有相當一部分住養(yǎng)老人的子女不能經常到院中看望老人,那怕是經常通個電話。日前,小編走訪本市多家養(yǎng)老機構發(fā)現(xiàn),有近三成的住養(yǎng)老人表示子女每次看望的時間相隔半個月;四成以上老人表示,一周左右才能接到子女的一次電話問候,許多老人對此悶悶不樂。
老人:希望子女能勤來看我
“雖然在這里生活挺開心的,但還是牽掛孩子們,他們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來了,打電話又怕打擾他們,我還是等他們自己來吧。”在北辰區(qū)的一家民辦養(yǎng)老院中,68歲的孫大爺對小編說。
“入住之初,子女們怕我不適應養(yǎng)老院的環(huán)境,每周都要來一兩趟,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F(xiàn)在我在養(yǎng)老院是住習慣了,可他們來看我的次數(shù)卻減少了,有時近半個月才來一趟,而且待不了多會兒。” 孫大爺有兩子一女,入住養(yǎng)老院已經近兩年時間。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子女看望老人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每次看望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養(yǎng)老院負責人介紹,這家養(yǎng)老院住養(yǎng)著近200位老人,其中一周探望一次的占四成以上,半個月探望一次的占到三成左右。“雖然老人在養(yǎng)老院中家屬比較放心,但是親情是無法代替的。我們能做的只有是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但是老人長時間感受不到親情時,情緒就很低落。這時,雖然我們極力勸導老人,但是他們還是無法從心里高興起來。”
子女:工作太忙負擔重
小編隨機采訪了一些住養(yǎng)老人的家屬后發(fā)現(xiàn),“工作忙、家庭負擔重”成了他們不看望老人的主要理由。
父母住養(yǎng)在南開區(qū)一家養(yǎng)老院40歲的李先生表示,他是家里的獨子,經營著一家公司,經常要出差談業(yè)務,在天津時還要照顧上小學的兒子,正是由于無法好好照顧父母,才將他們送進養(yǎng)老院。“我們這個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一方面要忙于事業(yè),交際應酬;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孩子,壓力太大了,確實沒時間。”
專家:經??赐騿柡蚶先艘讶敕?/p>
市人大辦公廳原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中國老年大學協(xié)會顧問馬貴覺表示,7月1日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規(guī)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該法條新增了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恕D康木褪菫榱俗屪优灰鲆晫Ω改傅木裎拷?。”馬貴覺說,當今社會,子女們都已組建了小家庭,這使許多人并不理解“孝”是何含義,認為只要給父母吃好的、穿好的就是孝順。其實不盡然,精神層面的“孝”和物質贍養(yǎng)同等重要。無論子女是出國生活或是外出打工,工作再忙,都不應該忽視對父母精神層面的贍養(yǎng),與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的應該經常打電話問候老人;與父母同在一個城市的,應該隔個兩三天去看望一下老人,讓他們生活不寂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