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編從天津市民政局組織19個區(qū)縣民政婚姻登記部門負責人召開的婚姻登記理論專題研討會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辦理協(xié)議離婚27627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82%,協(xié)議離婚登記量為婚姻登記總量的30.24%。其中,涉及躲避房產(chǎn)限購、逃避債務、購房貸款等問題而出現(xiàn)的“假離婚”現(xiàn)象,呈逐年遞增趨勢。
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所謂“假離婚”通常是指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本無離婚的真實意思而因雙方為達到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暫時離婚,目的達到后再復婚的離婚行為。
減少購二套房首付款
河東區(qū)民政局婚姻登記科負責人提供一項統(tǒng)計資料顯示,近年來,本市新的購房政策出臺后,為躲避住房限購等政策辦理“假離婚”手續(xù)的夫妻占全區(qū)離婚總數(shù)的23.7%。在許多的“假離婚”夫妻中,多數(shù)夫妻想利用“離婚”達到減少購二套房首付款目的。如一對中年夫妻,已有一套住房,若再購買一套100萬元的房屋,與離婚后購買首付款、銀行貸款利息迥然不同。若未離婚買二套房,首付款應為房款總額的65%,銀行貸款利息為6.5%,離婚后一方買房首付款為35%,銀行貸款利息為3.5%。
為獲補償款婚姻“造假”
小編采訪中還了解到,功利性結(jié)婚和離婚現(xiàn)象在一些農(nóng)村較為普遍。如國家在某村要征購土地,只要在村里有戶口的人,都有土地補償款。該村一名20歲男青年,因為女友還未到法定結(jié)婚年齡,無法領結(jié)婚證,也就不能遷戶口,沒有戶口就得不到土地補償款。為了能以妻子名義領到土地補償款,他竟然和他相差30歲的單身準岳母辦理了結(jié)婚證,他順利拿到了土地補償款。三個月后,他和準岳母離婚。甚至還有夫妻,因共同做生意,找人借款,由于生意虧損,債務無法償還,為逃避債務,夫妻二人到婚姻部門辦理“假離婚”,將家庭財產(chǎn)全部轉(zhuǎn)移給女方名下,債務由男方一人承擔,以逃避債主的追償。
“假離婚”存在三大風險
民建市委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悅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增悅接受采訪時說,“假離婚”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給社會帶來傷害,而且嚴重地破壞了我國婚姻法律體系。甚至還有一些不法者利用“假離婚”身份欺騙他人,如假離婚者以單身身份與他人假意談戀愛,借機騙財騙色;為達到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或限價房,突破商品房限購政策獲得低息貸款等目的“假離婚”者,直接侵占了公共資源,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馬律師分析,“假離婚”者自身存在著三方面的風險。即:一、親緣關系遭破壞。“假離婚”的夫妻在面對配偶親屬關系時不能按照合法夫妻處理;離婚同居期間所生子女為非婚生子女;“假離婚”期間,若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喪失對死者遺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等。二、弄假成真。有的夫妻本身感情一般,“假離婚”后可能不會馬上暴露,他們在假離婚時往往會協(xié)議將房產(chǎn)、錢財劃歸一方所有;隨著時間推移,如若一方見異思遷,弄假成真,此時的另一方會受到損害。三、信用風險巨大。一些以“假離婚”的方式來刪除購房記錄,達到降低貸款成本目的的人,一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會遭房管部門的追查,對于查證屬實者金融系統(tǒng)不僅提高利息,還會降低造假者的信用等級。
標簽: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