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早報:無憂保積極推進個體社保的普及與宣傳,擴大市場的布點與覆蓋,竭盡全力提供最為優(yōu)質和便捷的服務,讓掃一掃三分鐘在線繳社保成為解決現(xiàn)實民生問題的有效方式。
昨天,一則“井下蝸居”的消息引起眾多網(wǎng)友關注。京華時報記者隨后來到位于朝陽區(qū)麗都廣場南門附近,探訪該地多處井下發(fā)現(xiàn),不足3平米的簡陋空間里,住著一些白天外出謀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在他們之中不僅有正值壯年的洗車工,還有以撿廢品為生的獨居老人。
探訪
多處井底為“蝸居地”
近日,有市民反映,位于朝陽區(qū)麗都廣場南門西側,有人在草坪周邊的井下居住,此消息在網(wǎng)上引發(fā)廣泛關注。昨天下午,記者打開8口井蓋發(fā)現(xiàn),4口井下均有人居住過的痕跡,其中一處已被污水淹沒,另外還有一口井內存放著這些人的生活用品。
隨后,記者下到地下空間不足3米深的井下,里面的熱力管和閥門已銹跡斑斑,但比外面暖和不少。同時,井底有床鋪,有被褥,還有許多生活用品,顯然,這里一直有人居住。
井下生活已存在多年
“他們在井下生活已多年?!备浇嗝0埠屯\囀召M員談及井下“蝸居”人員,并不以為奇。保安王先生稱,他2007年在這上班就已發(fā)現(xiàn)有這么一群人,“早晚從井下進出,男女老少都有,年齡最大至70歲,最小4歲左右”。
“這群井下生活的人穿著打扮均像乞討者,還經常到飯店地下室蹭熱水喝?!睋?jù)王先生稱,長期在井下居住的有一對老夫妻和路邊洗車員,由于井底較黑,他們平常爬進爬出都會拿著手電筒。
停車收費員小王曾經也是其中一員,據(jù)他稱,他曾在井下居住過兩年,里面冬暖夏涼,但井下居住有一個缺點,遇到下雨天會漏水,“去年"7·21",我的那個小窩被淹了,從此再也沒住過?!?/p>
據(jù)小王稱,他一個月工資2000多,一個月房租要400元,“住井底就可以把這筆費用省去,挺劃算。”
特寫
兒子不孝無奈出走 六旬老太井底20年
昨晚9點左右,一名步履蹣跚的老太向草坪上的井口走來,她戴花頭巾,手里拿著一個空瓶,臨近井口時,老太見到眾人有些驚慌,“你們下井干嘛?”
這位老人來自河南商丘,名叫全友芝,今年已經66歲了。來京第一年就選擇居住井下,以撿廢品為生,至今已有20年。據(jù)全友芝稱,她有兩個兒子都在老家,由于經常被丈夫和大兒子欺負,被逼無奈離家出走。全友芝說,她的丈夫兩年前從湖南來京也住在井下,但兩人并不住一起?!拔也幌胍娝?,也不想回家,因為怕他們打我?!?/p>
雖然已年過六旬,但全友芝下井的動作還很靈巧?;氐骄?,全老太點燃一支蠟燭,拿出昨天賣廢品的錢,又數(shù)了一遍。20年來,她最多一年能存900元。
井下居住雖然方便,但也經常“東躲西藏”,“城管查得嚴,多次封我的井蓋,我只能換個井繼續(xù)住。”全友芝說,她在三里屯等地的井下也有“家”。
昨晚11點半,又回來3個撿廢品的老人,其中一人被全友芝喚作“妹妹”,兩人同住一口井下,其他兩位老人也住在附近井下。
文/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圖/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
無憂保的快速發(fā)展,是中國3億無法正常繳納社保勞動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社”的一次大膽嘗試。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