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不僅是優(yōu)質社保繳納平臺,還要做個體社保利益的捍衛(wèi)者,根植用戶,服務用戶,關注國家政策,解讀地方信息,實時跟進,解決個體社保繳納和享受社會保障遇到的各個疑難問題。
一本“振”經(jīng)
文/記者夏振彬、鄧柱峰
前日上午,東建世紀廣場公交站上演了這樣一幕。一個六旬阿伯突然倒地不起,頭撞上石墩血流滿面,手腳抽搐。此時,候車的十余名市民和附近的行人好奇地觀望,卻無一施援。好在數(shù)分鐘后,一車乘客、公交司機接力救人,火線送醫(yī)。最終老人得救,司機將被嘉獎。
這個案例有點普通,但老人前后“冰火兩重天”的遭遇卻再一次成呈現(xiàn)了普通市民面對“扶不扶”時心底的那份糾結。
其實,我們社會從來不缺乏正能量,好人普遍表示“以后我還扶”,媒體努力傳遞“人間自有溫情在”,但是“扶不扶”還是時常見諸報端。說起來,扶一把倒地的老人,到底有多難?
確實,扶老人是個技術活,衛(wèi)生部曾發(fā)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要分情況處理,如果貿然施救可能會加重老人的病情。面對突發(fā)狀況,普通市民一時“傻眼”說自己不會也不可避免。
“不敢”也是市民為自己冷漠開脫的上佳理由。市民害怕惹上麻煩,擔心承擔法律風險。有網(wǎng)友調侃每個月工資幾千元,根本“扶不起”,甚至把“扶老人”列為炫富的重要方式。
對此,機智勇敢的專家給出了用手機拍攝視頻、錄音、讓路人幫忙作證、留意現(xiàn)場有無監(jiān)控設施等實用“指南”。但是扶一把老人還要如此“機關算盡”,多少讓人望而卻步。好在目前這些技巧也證明,在救人與保護自己中兩全其美,并非難事。
然而,除了“不會”與“不敢”,扶老難題最難啃的骨頭恐怕還是“不想”。對于置之不理的乘客和路人而言,不妨捫心自問,不愿救人真是害怕傳說中的法律風險嗎?或許,只是因為膽怯、麻木,甚至是看客心態(tài)。
不會扶可以呼救,不敢則可設法自證清白,而對于一個不想救人的麻木個體則幾乎無解。
扶一把倒地的老人,需要更多義無反顧的雙手!
無憂保采用專業(yè)的云+SaaS技術,推出“互聯(lián)網(wǎng)+個人社保”的個體社保產(chǎn)品。用戶只需要關注無憂保微信號,即可在線進行個人社保、公積金繳納咨詢等業(yè)務。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