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濤:孝文化是中國古代的養(yǎng)老保險
竇文濤:但是咱們拿佛教里講的戒律來舉例子,就是說有些東西是不是永恒的。比如他們講殺、盜、淫、妄、酒,這個戒里邊有什么根本戒,也有什么別的程度的戒。比如說這個“酒”實際上在某種情況下不見得說那么戒。但是比如說戒殺,說這是什么永恒的,不管到了什么時候,你殺人都是不對,這叫根本大戒。那么你看好像《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在很多具體的支條上來講不能那么較勁了,他們說農(nóng)耕年代嘛,那個時候??墒菑幕揪裆蟻碇v,就說仁、義。比如你今天交朋友,是不是還是要看這個人,人不人,義不義,忠不忠,信不信。這些東西是不是還是比較基本。
楊早:對。
竇文濤:但是你知道有一個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講,他就講《弟子規(guī)》。后來我就發(fā)現(xiàn)中國這個都是講一套,可是私下里呢,媒體采訪他,他又深有感觸的說,他說其實你像孩子怎么按照《弟子規(guī)》,說你要讓今天的孩子,真的是按《弟子規(guī)》里說的那樣去做人,忠、孝、仁、義,對吧。他在這個社會上會吃虧的,哪個父母忍心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這么一個傻瓜。你說怎么辦呢。
楊早:其實你也是,你選擇工具不當,就是有些好東西是可以傳下來,但是我們其實現(xiàn)在可以反思說,他為什么這個東西是好東西。比如說我們中國人講人情,喜歡講人情,不太喜歡說分明,喜歡說我們能互相幫忙,這個實際上是跟以前的社會規(guī)范,跟社會結構是非常配合的。因為那個社會規(guī)范里面,比如說我記得陳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邏輯》里說得很好。他那個時候沒有銀行,沒有信貸。你是不是,比如說你要修一個房子,是不是得親戚朋友出工出力幫你修起來。像他修房子的時候你有去幫他出工出力。這實際上是一種用親情來做信貸的一個方式。
竇文濤:沒錯。這陳志武就坐你這個位置上,我印象很深,你知道嗎,廣美,就是說照著金融學家看來,你以為中國古代人講什么孝是多道德嘛。他說那是古代農(nóng)耕時代,沒有金融養(yǎng)老保險的時候,這是用道德的方法搞的一種養(yǎng)老保險,養(yǎng)兒防老嘛。培養(yǎng)孝,然后老人就老有所養(yǎng)。他說但是現(xiàn)在,事實上用不著了,你可以買養(yǎng)老保險。
楊早:所以那個時候真的是兒子如果不給錢的話,你可以告他,這是可以的,這是法律上規(guī)定的。
孟廣美:我覺得什么東西立不立,廢不廢,我覺得還不是最重要。我覺得最重要還是因材施教。就您剛才講說,像這些東西流傳數(shù)百年下來東西,你說他真的這么糟,真的這么壞呢。是不是反映現(xiàn)實,我覺得這個東西,它教人要忠孝結義。就是說你面對不同小孩子性格的時候,你要灌輸給他的東西其實還真是不一樣,你面對一個特別摳門的小孩,你可能要告訴他,分享是比獨自占有更快樂的。但是你對一個可能他生下來性格就是揮金如土的小孩子,你要跟他講說要節(jié)儉,你要節(jié)儉才能夠怎么怎么著。你理解我意思嗎?
1234下一頁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