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出社會以來,參加過的會議沒有1000場也超過800場,在會議中我們時??梢钥吹綍l(fā)言的人總是那20-30%的人,其余的人似乎總是來列席,它們不曾參與討論,不曾提供意見,只是聽,或者說只是人在會議中,但心不在此。有時我會問問這些人的想法或建議,有些人其實心里還是有很多想法,真的有在參與有在思考,但也有很多人是完全沒有想法,就是出席,但沒有參與。我認為會議是我們在職場上一個表達意見很重要的場合,消極來看,別讓自己浪費兩個小時坐在會議室,積極一點,你會需要與會,代表這件事情跟你有關(guān)系,你需要表達你的觀點,讓事情可以更好,因為會議中的決策,往往都是從那些參與討論的人來決定,即便你看到了問題,就算你有更棒的方案,沒有提出就無法為事情帶來一絲改變。
其實每個人對每件事情或多或少都會有想法,但這個想法可能是很單純的「對或錯」、「支持或反對」、「喜歡或不喜歡」、「贊同或疑惑」,這都是個人觀點的第一步,因為你已經(jīng)開始思考了,只要你在會議中不是放空的狀態(tài),你最少都會有以上的念頭,緊接著你要再問自己「為什么?」,為什么覺得對或錯?為什么支持或反對?你可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斷,也可能是在過程中被他人說服了,你需要問問自己原因為何?這個「為什么」可能就是你對此事的觀點。在產(chǎn)生觀點過程中,最糟的狀況就是單純支持某個人或某一方,因為這可能是種盲從,盲從的發(fā)生可能是基于崇拜、欽佩、政治問題或其他各類原因,但不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你并沒有自我的觀點,當你沒有觀點,你就很難跟其他人討論,也很難貢獻出有價值的建議。盲從是可怕的,因為不管再怎么聰明的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就算你怎么崇拜一個人,也不該把他的話或觀點全部奉為圭臬,你必須對每個觀點存疑,從正面與反面來探討與質(zhì)疑它,這個質(zhì)疑可能是針對自己的觀點,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觀點。接著,你可以問,如果真的這樣做,會不會有什么其他問題沒思考清楚?也可以問,如果不這樣做,會衍生什么問題?除了這樣做,還有什么可能性?會不會有第三或第四種選擇?思考,產(chǎn)生觀點,自我/他人質(zhì)疑,討論修正,經(jīng)過多次循環(huán),觀點就會愈磨愈利,對自己,對工作才會帶來正面的效益,而在這之前,先試著讓自己往前坐到會議室前列,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吧。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