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領導布置的任務永遠像醫(yī)生開的處方一樣難懂,醫(yī)生的處方是看不懂,老板的要求是說不清楚。醫(yī)生的處方看不清,他還能給你說明白,但領導的任務永遠模棱兩可,令人難以著手。這種情況是諸多職場人不止一次的遭遇。
這個看似不是你的問題的問題,最終還是要你來解決。
那到底該怎么解決?三個字:問清楚。
職場新人最大的誤解,就是把領導布置任務當成“自上而下”的老師考學生,事實上,領導布置任務,是一個“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反復溝通過程。
職場中,70%的時間花在各種溝通(聽說讀寫)上,真正完成任務的時間不足30%,造成群體工作績效低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溝通不良”,而溝通不良的第一大殺手就是不會問問題。
舉個例子:
“小李,你和工廠聯(lián)系一下,確認一下交貨日期,如果在月底之前不能完成的話,再和他們商量一下可替代方案?!?/p>
“啊,可替代方案?什么標準?怎么替代?”一頭霧水,一臉懵逼,聽不懂他的要求怎么搞?。?/p>
怎么辦?問吧!從最簡單的情況開始說起。
1. 領導以為你能明白
問問題是門藝術,特別是問領導問題,我們有一個核心原則——既得到答案,又能讓領導考滿分。
我們來當一回出卷老師吧,可用的題型有四種:
第一種:簡答題。
這一類題型適用于領導對業(yè)務比較熟,而自己又是兩眼一抹黑的情況。我們可以嘗試著用簡答題找到領導忽然介入日常任務的原因。
“領導,合同上的交貨期是下個月十號,如果提前的話,工廠可能要調(diào)整生產(chǎn)線,為什么一下子會這么急呢?”
通常情況下,你會得到原因,而這個原因,將直接決定了“可替代方案”。如果是配合促銷活動,那就可以讓工廠先出一批貨;如果是預測原材料價格將上漲,可以把備料的工作前置……
不過,你要做好思想準備:這個重要問題,卻不一定會有答案。
職場上很多情況下,領導總是會把原因說得很“原則”,比如:“月底一定要交貨,而且要控制成本?!?/p>
無法直接告訴你原因,可能是這件事太復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可能這只是他的預感,可能是上面的意見,他自己搞不清狀況。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你要特別注意,那就是——領導在考察你的能力。
2. 領導在考察你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你越是想跟領導明確一些事情,他越是只會給出一些原則上的指導意見。
這很可能是領導覺得你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常規(guī)工作做得不錯,但如果要委以重任,那就要考察你的應變承壓能力。另一方面,他也許覺得,目前的供應鏈管理太過寬松,他想在這個方面壓一壓工廠,出點業(yè)績。
好的,就算不知道原因,我們也可以祭出我們的第二大題型:
第二種:選擇題。
一道好的選擇題,幾個選項往往緊扣著同一個考點,其中又有細微的差別。
本題滿分標準:月底要交貨。
本題考點:有哪些影響貨期的因素,比如說交貨數(shù)量、交貨標準、成本,工藝等等,他們的變動將會產(chǎn)生哪些連鎖反應?這些都是領導說的,可替代方案的判斷因素。
出題要點:我們的幾個選項就要緊緊圍繞這幾個點,展現(xiàn)他們的差別:“領導,想要提前交貨,也不是不可能。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入手。第一個是交貨可以分批次,這可能給工廠增加管理難度,我再想辦法和他們協(xié)商;第二個是原料的渠道可以調(diào)整,這個是長遠計劃,需要重新評估;第三個在XX工藝上,可以選擇難度較低的,這個就要調(diào)整產(chǎn)品標準;如果都不行,就只能硬壓了,對方很可能會提高報價……”
這幾個可替代方案,分別對應了幾個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背后其實又對應著領導沒說的幾個“黑箱原因”。
學霸是會答題的人,而“職霸”是會出題的人。能把紛繁復雜的背景,簡化到最清晰、最準確的幾個選項,并指出每一個選擇背后的利弊,這才是職場上的“優(yōu)等生”,你也就順利通過了領導的這次考察。
好吧,能讓領導考察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還是切回到“普通難度”模式。
在接受領導任務時,最大的杯具還不是“領導的要求太含糊”,而是——領導以為你明白了,而且你也以為自己明白了!
3. 執(zhí)行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領導要求太模糊
很多時候,我們心想,不就是確認貨期吧,卻沒有意識到領導任務中,最重要的“可替代方案”的要求,于是就進入這第三種情況。
很快,你從工廠得到了一個噩耗,無法按期交貨。而且,工廠還表現(xiàn)出中國式供應鏈的一貫惡習——只有問題,沒有解決方案。
在憤怒與抱怨之余,你忽然想到了任務書中的“可替代方案”,開始理解領導的先見之明——供應鏈可能出問題。
晚了,你已經(jīng)失去了事先和領導討論“可替代方案”的機會,現(xiàn)在直接告訴他這個結果,在領導眼里,你就是個不靠譜的下屬。
亡羊補牢的唯一辦法就是先和供應鏈溝通,盡量能明確幾個可選擇的方案,節(jié)省與領導溝通時間。
這時,我們同樣可以用上面的選擇題策略,但不同的是,因為在是執(zhí)行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那么這個選項就必須體現(xiàn)執(zhí)行過程中的“半成品”——對方的反饋。
所以,不如直接一點,祭出我們威力最高的第三大題型:
第三種:判斷題。
判斷題雖然效率高,但風險也大,等于就是押寶。所以在和領導匯報之前,一定要全面摸清情況,并做好備選方案。
比如說,不是“交貨可以分批次,這可能給工廠增加管理難度,我想辦法和他們協(xié)商”,而是“我和工廠商量過了,月底之前可以先交三分之二的貨,但這會給工廠增加管理難度,增加3%的管理成本,我盡量讓他們消化一部分,正在協(xié)商,請領導指示,這樣做是否適合?”
以上三種都是問領導問題的常規(guī)情況。設想是美好的,現(xiàn)實可能是殘酷的,下面的兩種非常規(guī)情況,就需要你有一度的變通能力了。
4. 領導自己就沒弄明白
在上面的三種情況下,塑造了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領導者形象,并展現(xiàn)你與他最理想的互動場景。
可惜現(xiàn)實職場中,你很可能遇到的是第四種情況:領導自己也沒弄明白。
并不是說這位領導沒有能力,很可能是他剛剛調(diào)到這個部門,正在熟悉情況,當然不可能給出明確的任務指令了。
你需要多站在領導的角度想問題,讓領導進入你的思維方式也同樣重要。與新領導的首次溝通,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能讓領導理解自己的工作方式。
不能你“月底交貨”一句話,我就交貨,具體遇到的問題,還得請你解決。
你要問的問題還是上面的那些問題,而且,因為是新領導,他更有可能接受你的方案,只要你說的有道理。但這種情況下,有三大禁忌:
第一:“目標導向”思維仍然是正確的,不要因為是新領導,就試圖質疑“月底交貨”這個原因不明的指令;
第二:他在提出任務的同時,非常希望你能與他互動,也就是多介紹情況。所以,我們前面的三大“問領導專用題型”仍然有效,但重點在于介紹情況,爭取領導同意,而非問問題。比如,談到工藝標準,不能簡單地講名詞,還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新領導明白不同工藝之間的差異。
第三:你絕對不可以把他當成新人去介紹業(yè)務,而是把你的介紹包裝成問題,以請示的方式出現(xiàn)。
最后,還要務必用上我們的第四大題型:
第四種:送分題。
“請問領導,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當然,你寧可相信,領導之所以是領導,他們的學習能力是母庸置疑的,很可能幾句問話之后,他就大體把握了這個任務的基本情況。
可是,某些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四大題型全部用完了,你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你不想懷疑自己的理解能力,那最后一種情況,就值得你考慮了。
5. 領導并不希望你把事給辦了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領導的任務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出于上面的壓力或者部門之間協(xié)調(diào)的需要,不得不辦。如何判斷這種情況呢?一個典型的特征是你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處于游離狀態(tài),哪怕是最簡單的判斷題,他也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只能按規(guī)矩辦事,多請示匯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學會問問題,是職場溝通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一個好問題,取決于你能否掌握“目標導向”的思維模式。在學校里,我們是“競技模式”,雖然體育競賽很殘酷,但問題是明確的,規(guī)則是清晰的,只要你心無雜念,就能考出好成績。到了職場,就變成了“叢林模式”,一切都可能是食物,一切都可能是陷阱。
規(guī)則也是有的,在你還處于職場底層時,按規(guī)則辦事可以保護你的安全,但你想要進步,就要走出規(guī)則的保護傘,走進規(guī)則的模糊地帶。在這個模糊地帶里,唯一給你方向的,就是“結果導向”,即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等你身處高層,再回過頭來看“領導要求太含糊”這件事,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只是今后遇到的職場難題中,最簡單的一個。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職場